他们改装了一条生产线,购入了一些新型号的生产设备,最后才生产出尺寸这么小的车架子与轮胎。

这是第一台完美的成品,随即拉到了北京,此刻送到了陈默的手上。

那条生产线,当然也不会拆掉,而是会继续生产这样外观比二八大杠的小型自行车。

那边的自行车厂不大,厂长是做生意时候与邵锦成认识的,现在是朋友,但不是铁哥们那种。

邵锦成出钱,装配了新的生产线,并且还签了协议,参与后续的成本投入,让他们继续生产车子。

一开始,厂长是不愿意的。毕竟占用了一条生产线,来生产这种不实用的小车。

那二八大杠多好啊,骑着大气,能挂的东西也多。生产出来这么多小车,到底要卖谁去啊。

邵锦成又加大了投入,这厂长才答应,保留生产线,继续生产。当然,后续卖出的盈利,也是要按照这个协议来分成。

这厂子本来就不大,有了邵锦成的资金注入,基本上就差不多等于改了民营的了。虽然现在还没开诚布公地大力宣传发展,但是民间已经开始默许这种做法了。山雨来前,总是有风。

话说到这,就扯远了。

总之,现在第一辆小型女式自行车,已经姓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