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看到她的消息是在微信的校友群里。杨又清捏紧了手机,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文字,连呼吸都觉得沉重。

六点下班,工作室的同事陆续离开,他挣扎着站起来,拿起车钥匙,朝地下车库走。一直到整个人陷在车座里,他才想起需要问一个知情者。通讯录翻到冯莱,他打过去,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,杨又清才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出话来。

电话那一头,“我在老家,你回来了可以直接联系我”

“丁杉的事,是真的吗?”他有些哽咽,快要说不出话来。

“杨又清,有什么事,回来再说吧”

挂断电话,他发动车子,准备连夜赶回老家。

从前不懂,原来死别比之生离竟这样沉重。

前年的校友会,抱着有机会能见见她的想法,杨又清还是回了B城,高中时留在老家的室友笑着打趣他,“哟,自从高中毕业我可是没再见过你了,这次怎么有空回来。”

“工作室接了个省内的单,想着近就回来看一看。”

觥筹交错间,杨又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,像是丁杉的朋友,借着敬酒的契机去了对面那桌。

“阿杉吗,今天晚上在所里加班呢。说来也是巧,她现在就在我们老校区旁的派出所当片警呢。”

总算是没白来,杨又清如是想着。

“冯莱,我敬你一杯。”有人笑着去敬她的酒。

就是因为冯莱高二转到他班上去,他才认识了丁杉。杨又清拿起一杯果汁,直奔过去,“冯莱,好久不见。”

冯莱愣了一秒,随即反应过来,和他碰了杯。一杯酒后,见他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,还径直在她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下来。本着同窗之谊,冯莱又和他闲聊了几句高中时候的趣事。

几轮酒敬完下来,冯莱也觉得有些许无趣,想着还要去找丁杉,在组织者提议去第二场时,找了个理由先撤。谁知道出来的时候下起了雨,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打车。

“冯莱,去哪,我送你。”

看了看打车软件上显示的前方还有10人等待,冯莱没有犹豫,上了车,“谢谢你啊,我去找我朋友吃点宵夜,你把我放在老校区门口就行。”

前方红灯,车子慢慢停了下来。

得来全不费工夫,说的大概就是这般。杨又清缓缓地开口说道,“是丁杉吗,我和你一起吧”,明明是奇怪的要求却有一种不容拒绝的坚定。

“杨又清,你想干嘛?”副驾驶上,冯莱转过头看着他,一点面子都没有留,直接发问。

果然,只剩下打直球这一个方法了。“我想见她,我很久没见过她了”。

“她有男朋友了,最近也准备结婚了。”像是觉得不够,冯莱继续补了一句,“杨又清,你晚了。”

“我知道,我只是想见见她。”

一直到学校门口,车上的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。杨又清不喜欢这样的安静,打开电台,随机选择了一个频道,主持人说着搞笑的新闻。但笑声并没有感染到冯莱,一直到目的地,她都没有再开口说话。

冯莱道了谢,下了车,没带一丝犹豫。

一中的老校区在城区中心,对面是一家文轩书店,这一点倒是没变。马路中央的花台被拆了,现在被划分成了几个车位,杨又清把车停好,就往学校旁的那家奶茶店走去。

吃饭之前必喝奶茶,是她和她朋友雷打不动的习惯。杨又清点了一杯果茶,就坐在了吧台的高脚椅上。这个位置极好,正对着外面,在这里等一定不会错过。

这家店的老板是个留着短发的女人,见他一直坐在店里也不说话,“你等人吗?”

杨又清点了点头。

“一中以前的学生?”

杨又清又点了点头。

见他兴致不高,女人没有再多说话。

记忆中她不喜欢笑,只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放的开一点。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凶,笑起来却很好看。杨又清想起自己高中室友对她的评论,两个字,清冷。倒是贴切,不过以相辨人,见到的到底也只是冰山一角。

微信上工作室的同事发着连环消息,质问他什么时候返工。

这个时候,他听到了丁杉的笑声,一瞬间他好像被带回高中。许是近十年未见,杨又清竟然觉得有些陌生。一抬头,就看到丁杉的侧脸。她留了长发,扎着一个低马尾,几缕碎发并不服帖,浅浅的挂在耳边,挡住了她的眼睛。等她点好单后抬起头,他才看到她带着一些倦容的脸,眼下泛着一丝乌青,好像是睡得不好。

她和朋友抱怨着最近的工作,说了什么,杨又清听得不是很清楚,顶着冯莱审视的目光,他换了一个位置,但也只是坐在那里看着她,就觉得好像什么都值了。看她絮絮叨叨的吐槽她的直属领导,看她听了八卦后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,看她坐在椅上有些困打了个呵欠,他突然觉得太不真实了,印象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