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太后执政期间,树立“元祐党人碑”,凡是支持新法的,都被打成奸臣;凡是反对新法的,都被塑造成忠臣。朝局的重点不是如何富国强兵,而是如何打倒对手。哲宗亲政后,又将所有保守派贬谪,重新启用变法派。北宋的朝局就在两党相争中,向着亡国的深渊滑落。】

评论区

“虽然,但是,我支持苏轼。”

“哈哈哈……哲宗都不用考察的,直接按着党人碑点名就好。”

宋哲宗:谢谢,朕并不想要这种便利。

“高太后被那些文人吹成“女中尧舜”,但割地和党争都是高太后执政期间发生的。”

“高太后私德很好,但好人不等于一个好的统治者。”

高滔滔:朕到底是好是坏?

一个严于律己,对于私德有完美的追求的人,如何能容忍在他人眼中的“不贤”,更何况这是天幕的态度,是后世的盖棺定论。

吕雉:此人行事毫无主见,被人利用而不自知,居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。

武则天:“不错,评价统治者如何能以私德论处,自当观其行事,于国于民有何利弊。”

“她不过是旧党树立的牌坊。”

“一个工具人罢了。”

“其他直播间有很多历史盘点,主播也可以盘点一个古代十大贤后。”

“不管怎么排,高太后都上不了榜吧。”

“如果两宋的文人能看到,他们推崇的高太后被后人贬低嘲讽,不知是怎样一种景象。”

“历史的真相是不会被几本史书掩盖的。”

北宋文人,尤其是司马光再次受到会心一击,后世人可真是会嘲讽。

“王安石本可以成为商鞅第二的,可惜没有遇到一个坚定地相信他的秦孝公。”

“终究是,弃疾似去病,宋皇非汉皇。”

汉武帝刘彻:“去病,天幕说的是你吧。”

霍去病拱手道:“那弃疾定然没有臣的好运气,能得遇陛下。”

若是其他人说这样的话,群臣定会暗骂他谄媚惑上,但霍去病说这样的话却没有人会这样认为。

霍去病自幼跟在汉武帝身边,是汉武帝一手培养的,十八岁便能够领军出征,也是汉武帝的一力支持。

一年前谁能想到,这样一个纨绔公子哥居然有那样的本事。

而霍去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,第一次出战便勇冠全军,被封为冠军侯。

“宋神宗已经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排在前五的,其他皇帝更拉胯。”

“神宗,哲宗还不错,就是死得太早了。”

宋神宗赵顼,这一次定要坚持新法,多活几年,直接将皇位交给儿子,延续新法。

哲宗赵煦:朕感觉自己身体还挺好的,怎么会死的早!

【历史上第三次变法便是张居正改革,明朝万历皇帝刚上台时,朝廷要钱没钱,要人没人,形势一片不好。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,缓和社会矛盾,在政治、经济、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,史称“万历新政”。】

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听得更加认真了,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,不明白内阁是什么东西,但首辅之称却可顾名思义,应该是与丞相类似的百官之首,才能称为首辅。

想到这里,朱元璋对着朱标念叨道,“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,将咱定下的规矩都改了,这首辅不就是变相的丞相吗?”

“咱废除了丞相,所有事情都掌握在咱自己手里,事无巨细,没有人能在咱手下耍小手段,这样不好吗。”

朱标心中暗道,“我应该不会改老爹定下的规矩,但后世的子孙就不一定了,毕竟不是谁都是老爹,恨不得一天工作二十四个时辰,一年无休。”

朱元璋还在念叨,“你们啊,就是生活的太滋润了,等天幕结束,你带着几个兄弟去凤阳,过过普通百姓的日子,吃点苦头就知道现在的生活有多好了。”

朱标和几个年长的皇子:……

张居正正在处理一个辱骂自己是禽兽的官吏,听到天幕上说起自己,他想听听自己的政策是否恰当,有没有可改进之处,当即不耐烦道:“杖责八十,流放贵州。”

于是,邹元标便被拉到殿外,执行杖刑。

邹元标:“三纲五常,君臣父子!守孝乃人伦之礼,相公带头夺情,难道不能被骂吗?”

在朝为官之人若是遇到父母去世,要辞官回家守孝。“夺情”则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,可不必去职,以素服办公,不参加吉礼。

张居正……我也想回家守孝,可是改革刚刚开始,陛下还没有亲政,我若是离开朝堂,满朝诸公,谁能支撑住这么大的摊子。

【张居正改革,从整顿吏治开始,万历元年颁布“考成法”,以“尊主权,课吏职,信赏罚,一号令为主”。为了解决官僚争权夺